关于2008年汶川地震因美国关闭GPS导致飞机失事事件存疑的资料
实事求是,就是要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1968 年汉版《毛泽东思想万岁》
失事飞机资料
米-171 直升机
- 长度: 20.17 米
- 旋翼直径: 21.29 米
- 高度: 4.76 米
- 空重: 7,055 公斤
- 载重: 4,000 公斤
- 最大起飞重量: 13,000 公斤
- 正常起飞重量: 11,100 公斤
- 最大速度: 250 公里/小时
- 巡航速度: 230 公里/小时
- 最大升限: 5,000 米
- 最大航程: 570 公里
- 发动机: 两部 TV3-117VM 涡轮发动机
- 功率: 2,070 匹马力
- 乘员: 20 至 26 人
电子系统:机载设备包括 BAKLAN-20 指挥无线电台、YADRO-1G1 通信无线电台、ARK-15M 短波无线电罗盘和 ARK-UD 搜索无线电罗盘、DISS-32-90 多普勒导航仪、AGK-77 主自动地平仪和 AGR-74V 备用自动地平仪、BKK-18 自动地平仪姿态监控器、A-037 无线电高度表、A-723 远程导航设备、8A-813 气象雷达。
未有雷达设备,必须靠机师目视(来自维基百科,存疑)
总结:
没有可以探测前方障碍物的雷达
资料来源:
失事过程资料
失事的直升飞机于当天下午 1 时由机长邱光华负责驾驶,由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灾区理县的任务,预定下午 2 时 20 分搭载伤者返航。
在汶川县映秀附近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
张晓峰回忆道,午后的山区,天气变化迅速。直升机进入山谷不久,突然出现大片浓云密雾,一下遮蔽了这个狭窄的通道。“不要动,看下航向!”这是邱光华留下的最后的声音,接着就从通信信号中消失了,从战友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5 月 31 日 14 时 56 分,邱光华驾驶的编号为 734 的直升机与地面失去联系。
当时是两架直升机编队飞行,两机爬高时突遇低云大雾和强烈气流。两架直升机于是保持联系,并立即爬升企图避开气流。第一架飞机顺利返航,第二架则失去联系。
15 时 45 分,成都军区成立联合搜救指挥组。指挥部指示部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联系机组。但从中午到深夜,一连 10 多个小时,一直没有回应。
机上共有人员 19 人,其中机组人员 5 人、因灾受伤转运的群众及相关人员 14 人。
资料来源:
失事地点资料
汶川映秀镇 3511 高地
峡谷细长,周边的山峰海拔都在 2000 米以上,直升机遭遇紧急情况,没有足够的空间爬升拉高,调头返航的回旋空间也很小。峡谷的气候变化太快,有时候飞得好好的,突然就飘来一朵云,直升机就像一头扎进雪堆里一样,什么都看不见。
汶川县映秀附近 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
张晓峰介绍,从成都到理县的空中航线,被飞行员们称为“死亡航线”。在这条航线上,尽管我们一次次化险为夷,把“死亡航线”变成了“生命通道”,
总结:
峡谷细长,气候变化快,在云中飞行没有足够的空间爬升
资料来源:
其他相关事件资料
- 无人机借助 GPS 完成地震灾区航拍 自主起降获取影像
- 飞机系统采用 GPS 导航自主飞行
- 5 月 16 日,该公司总经理李保平率领的一行 12 人队伍赴川,参与汶川地震灾难救助。“华鹰”无人机航摄系统,在第一时间获取了大量灾区地震后详细的航空影像,为灾难救助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 盛新蒲说,公司已经于 5 月 15 日和 6 月 4 日先后两次到四川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华鹰”无人机航摄系统成功获取了木鱼镇等地的灾后航空影像,为灾难救助和灾后重建评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总结:
地震期间有无人机借助 GPS 完成了灾区测绘
资料来源:
总结
失事飞机没有可以探测前方障碍物的雷达,依靠目视飞行,因气候变化导致的强气流和低云大雾及没有足够的爬升空间导致失事。 在事故期间没有其他地方报告 GPS 无法使用,且有无人机借助 GPS 完成了灾区测绘,以及没有官方消息表明当时 GPS 无法使用,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是因美国关闭 GPS 导致飞机失事的可能。
参考资料:
- https://news.sohu.com/20080514/n256854725.shtml
- https://news.cctv.com/china/20080630/100508.shtml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5%C2%B731%E5%9B%9B%E5%B7%9D%E6%95%91%E7%81%BD%E7%9B%B4%E5%8D%87%E6%A9%9F%E5%A4%B1%E4%BA%8B%E4%BA%8B%E6%95%85
- https://news.ifeng.com/special/0512earthquake/rollnews/200806/0611_3410_589715.shtml
- https://news.cctv.com/special/C21597/01/
- https://news.cctv.com/china/20080611/106734.shtml
- https://oa.zol.com.cn/775/7750500.html
- https://www.gov.cn/govweb/jrzg/2008-06/11/content_1012726.htm
最后修改于 2023-11-18